企业集团财务数据集中项目的人员配置方案探讨


来源:猫说信息化

导读:首先说一个与财务数据处理有关的好消息,本月2日,财政部发出了征求《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和《会计软件基本功能和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财政部官方链接:https://kjs.mof.gov.cn/gongzuotongzhi/202404/t20240407_3932240.htm

其中,《会计软件基本功能和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一条(三)的内容如下: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不可逆的记账功能,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的删除和插入功能,确保对同类已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日期、币种、汇率、金额、科目、操作人和附件等的修改功能。这对财务数据处理是个好消息(希望《规范》的正式版仍然有这个内容),因为如果可以删除和修改已记账的凭证,对已经取到数据仓库或者数据湖中的历史数据处理的逻辑就会很复杂,例如现在是4月份,用户在财务系统中修改和删除了1月份的若干个记账凭证,那么就需要有工作机制和技术措施联动的修改和删除数据仓库或者数据湖中对应的记账凭证数据,如果不再允许修改和删除,那么常规只处理增量数据即可(例如红冲凭证也是后续新增的记账凭证)。

回到本文主题,企业集团由于多业态、多产权结构等诸多原因,集团统一建设的财务或ERP系统在合理的成本下、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覆盖所有所属企业,在合并报表、数据分析、穿透式管理等多种需求下,需要把集团内多个异构财务或ERP系统的财务数据集中到集团总部,并转化为符合集团统一标准后被集团总部使用,服务于集团总部和整个集团的管理。

财务记账凭证及其相关主数据是最基础的财务数据,关于财务记账凭证或数据的集中,此前在《集团企业财务凭证及数据集中方案探讨》一文中对“过账式集中”“数据式集中”做了基本介绍。在数据式集中的方案下,通常会使用数据中台一类的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和处理,本文对数据式集中项目实施时所需人员的配置方案做初步探讨。

因数据是从集团所属企业到集团总部,所以工作组织就包括了集团总部所属企业两个部分,集团统一的财务数据标准由集团总部主导制定,所属企业遵循集团标准,并把所用异构系统的数据转化为集团统一标准的数据。包括标准制定,特别是数据转化工作,都需要集团侧和企业侧共同协同完成。

转化工作主要包括异构系统之间主数据(会计科目、客户、供应商、组织机构等)的映射翻译和核算逻辑的处理,这些转化的工作,一部分可以在企业侧(数据源)完成,也可以在集团侧(集团数据中台)完成,具体可按业务、管理、技术、费用等情况而定。

如下给出工作层面所需的人员及分工。

工作组织
序号
岗位数量
集团侧
1
项目负责人1
2
集团财务专家1
3统建ERP财务顾问1
4
统建ERP开发顾问1
5集团合并报表顾问1
6
数据中台数据治理顾问1
7数据中台工程师1至若干
企业侧
1
企业财务专家1
2
企业ERP财务顾问1
3企业ERP开发顾问1
4企业数据运维工程师1

按集团规模大小、异构系统情况、项目推进力度而定,集团侧可能需要7位及以上的工作人员,如果合并报表顾问可以同时承担统建ERP财务顾问的工作,人员可以减少为6位,但如果集团数据中台承担多家子企业异构系统数据的处理工作,数据中台工程师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企业侧,通常有4位工作人员就行。

在集团侧,项目负责人、财务专家、数据中台工程师建议是用户(甲方)人员,ERP顾问等可以是厂商(乙方)人员;在企业侧,集团各所属企业的财务专家和数据运维工程师建议是用户(甲方)人员,ERP顾问也可以是厂商(乙方)人员。

数据集中项目完成后主要交由数据中台工程师和企业数据运维工程师日常运维即可,日常运维的工作量通常都比较大,但根据分工的不同,运维人员可以由集团侧配置,也可以由企业侧配置,例如上表中是由集团侧安排人员承担数据中台上的数据处理工作,如果集团侧只提供数据中台的软件和环境,让企业自己安排人员使用集团数据中台承担数据处理工作在理论上也可以。具体都按集团的管控模式、财务数据集中工作模式、资源和资金情况等因素综合规划和实施。

上述各岗位人员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项目负责人。数据集中属于技术类项目,所以需要技术背景的人员统筹管理项目,但需要有一定的财务知识,以有效拉通技术和财务,主要能力要求包括:熟悉ERP系统的财务模块,熟悉系统集成,熟悉财务信息化相关内容,熟悉数据治理及数据中台。主要负责统筹和管理标准制定、各异构系统数据统一为集团标准的处理逻辑、数据映射和转化、数据治理,负责协同多方共同推进工作。

财务专家。集团总部角色的财务专家,资深财务人员,熟悉集团多业态的核算及合并,参与制订集团统一凭证数据标准,参与制定各类异构系统间主数据映射逻辑,为多业态异构系统核算逻辑统一为集团标准提供支持,处理各类财务问题。

统建ERP财务顾问。精通统建ERP系统的财务模块,负责制定集团统一凭证数据标准,负责制定各类异构系统间主数据映射逻辑,为异构系统核算逻辑、主数据、凭证数据向集团标准的转化提供支持,处理各异构系统间主数据和凭证数据转化的问题。

统建ERP开发顾问。精通统建ERP系统财务相关的数据结构,负责提供记账凭证、主数据等数据库表的结构信息,参与制定相关数据标准。

集团合并报表顾问。精通合并报表业务,熟悉集团统建合并报表系统,负责按合并报表的需求参与集团统一数据标准的制定,保障异构系统凭证数据集中后能够满足合并报表的需求。

数据中台数据治理顾问。精通数据治理和数据中台,按照数据治理的体系参与集团统一凭证标准的制定,负责把凭证数据按照数据治理的要求落地到数据中台,包括:数据架构、元数据、数据模型、数据抽取与输出、异构系统数据转化逻辑等方案工作,充分利用数据中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异构系统凭证数据统一为集团标准数据。

数据中台工程师。精通数据中台,负责完成数据抽取、建模、异构系统数据映射与翻译、异构系统间逻辑处理等具体技术工作。日常维护异构系统间的映射数据和处理逻辑,监控和解决数据获取、映射翻译异常、处理逻辑异常等问题。

企业财务专家。企业的资深财务人员,熟悉本企业的核算和合并业务,负责理解集团统一凭证和主数据标准,参与制定本企业对接集团统一标准的相关标准和逻辑,并在财务方面为本企业数据处理人员提供数据标准、异构系统逻辑转换方面的支持。

企业ERP财务顾问。精通企业ERP系统的财务模块,在企业财务专家的支持下理解集团统一标准,负责制定企业ERP中财务数据对接集团统一标准的相关数据标准、数据映射和处理逻辑,为数据处理人员提供标准、数据映射和逻辑方面的支持。

企业ERP开发顾问。精通企业ERP系统财务相关的数据结构,负责提供记账凭证、主数据等数据库表的结构信息。在ERP财务顾问的支持下,按集团标准和数据中台的要求,开发数据上传接口或数据库视图,实现数据映射和逻辑处理,向集团数据中台提供符合要求的原始数据或异构转化后的数据。

企业数据运维工程师。熟悉企业向集团数据中台上传数据的接口、视图、映射表、转化逻辑等内容,负责日常向集团数据中台上传数据,维护映射关系,监控和处理日常的数据本身、数据推送、映射转化、逻辑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再强调一下数据处理的复杂度和工作量。

先说最基本的数据映射翻译,这是数据集中的前提,如果集团主数据治理很彻底,异构系统也使用了集团统一的主数据编码,那么就可以从根源上避免数据的映射翻译,但实际中非常难实现主数据的根源性治理(技术方面多数可实现,但成本很大,例如会涉及源端系统的功能改造和大规模数据修改),那么还是需要映射翻译,会计科目一类的相对还好,毕竟科目数据不算多且变化少,后续很少需要维护映射表,但类似客户和供应商的数据就非常多了,日常也会经常增加和修改,那么就需要持续的维护企业编码到集团编码的映射表,极端情况下就是每天都要做的工作,也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手段自动化维护映射关系,不过映射关系很多时候不是简单的“A=B”。

仍以客商数据为例,因为企业往往没有做主数据治理,那么企业ERP系统中的客商数据可能就是混乱的,例如下图。
由于企业对ERP或主数据管理不规范,如图实体就出现了错误和重复(同名重复、异名重复)主数据,这类主数据与集团标准数据往往就不是简单映射的内容了,需要做更多的查错、逻辑处理才行。在很多具体实践中,企业端(源端)的数据质量往往较低,使得异构系统间的映射翻译工作量非常大,并且是低层次技术处理,一直持续的枯燥乏味效果差。

如《异构系统间的逻辑处理是集团财务凭证集中的关键之一》文中介绍的内容,异构系统间的逻辑处理往往是很复杂的,处理逻辑常常是很庞大的一系列代码和数据。在项目建设阶段经过紧锣密鼓的一系列工作会形成和固化转化逻辑,而进入日常的数据集中阶段后,也会因为企业新增和修改核算方式需要同步增加和修改数据源端和数据中台上的数据处理逻辑,成为了常态化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

总的来说,财务数据集中的目的是实现集团整体的合并报表、整个集团的财务数据分析、各级企业自顶向下的穿透洞察,所以数据集中的价值是很高的,与价值呈现对应的有相应的成本,尽管数据集中从管理和技术上都是比较复杂的工作,一旦启动也是常态化的繁重工作,但因为对集团层面有显著价值,投入相匹配的资金和人员扎实开展工作是值得的。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形形色色的ERP顾问!你知道吗?